有组数据看着就让人揪心:某城市核心区的房价从3.9万一平米跌到1.4万,跌了64%,购房者十年攒的钱全打了水漂,当初300万的首付,现在资产直接缩水过半。这不是瞎编的,是2025年咱们国家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真事儿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年第一季度的《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》里说,全国有37个城市房价同比跌了30%以上,其中12个城市跌超50%。
这场房价暴跌背后,是无数家庭财富缩水的心酸故事,也给那些盲目跟风、不管风险的人提了个大醒。
李明(化名)就是亲历者之一。2021年他在某省会城市新开发区,以3.8万一平米的价格买了套120平米的新房,首付花了300万。
“当时开发商说这儿要建新城中心,以后肯定升值,周围人都在抢,我怕错过了机会。”李明回忆道。
可到2025年初这片区房价跌到1.5万一平米,他的房子从456万市值跌到180万,不光赔了276万,甚至比当初的首付还低。
单个案例背后是大趋势。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了19.7%,销售金额降了23.5%。
2025年第一季度下滑更厉害,100个重点监测城市里83个房价环比下跌,房地产市场降温已是明摆着的事儿。
为啥会跌得这么狠?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洪玉分析,是好几重因素凑到了一起:人口结构变了,住房需求少了;
房地产税试点扩大投资客慌了,赶紧卖房;互联网经济重心往东边移,有些城市吸引力下降;还有开发商资金链断了,形成恶性循环。
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。国家统计局2024年人口数据显示,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到了20.3%,而0-14岁的降到11.8%。
人口老龄化快了适婚的人少了,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创近20年新低,才683万对,同比降了8.9%。没有新家庭,自然就没那么多刚需买房了。
更关键的是,房价和收入太不匹配。2025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说,就算房价跌了很多,全国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还有18.7,二线12.3,三线8.6,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3-6倍。
这意思是就算房价大跌,对普通工薪族来说,买房还是压得喘不过气的负担。
房地产市场的大变动也反映在开发商身上。2024年,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了32.6%,47家房企业绩负增长。2025年第一季度,已经有12家上市房企申请破产重组,房地产行业过去的辉煌早就没了。
这场暴跌对个人和家庭影响太大了。民生银行研究院2025年3月的调查报告显示,在房价大跌的城市里,67.3%的业主说家庭净资产缩水超30%,23.5%的业主因为房贷压力不得不降低生活标准,8.7%的面临断供风险。
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个。2020年底她在某新一线城市买了套小户型公寓,3.9万一平米,首付80万,月供8500元。
现在这公寓市值跌到1.4万一平米,可她每月还得交高额房贷。“早知道这样,当初的首付现在全款买这套房都够了,还能剩不少钱。”张女士叹气说。
房价大跌还引发了一堆社会问题。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建明研究发现,在房价暴跌的地方,家庭矛盾多了,离婚率上升14.3%;
小区里大家没那么团结了,物业费收缴率平均降了22.8%;大家心里更焦虑了,相关的心理咨询需求增加31.6%。
房价跌了买房的亏了,现在是不是该入市了?专家们说法不一样。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:“当前部分城市房价确实快到底了,但还是要谨慎。买房该回归用来住的本质,别想着投资炒作。”
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云松更谨慎:“就算现在这个价,部分城市房价可能还得跌15%-20%。特别是人口一直往外流的城市,房价可能长期跌下去。”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157个城市人口净流出,其中27个城市人口减少超5万。人少了,住房需求自然少了,房价跌得更厉害。
对于那些高位买房的业主,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陈志刚建议:“可以跟银行商量调整还款计划,延长贷款期限来降低月供压力;
实在困难的可以申请特殊救助;千万别因为短期房价跌了就冲动断供,这会影响个人信用,长期麻烦更大。”
从历史来看这轮房价调整其实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。长期以来,中国房地产市场投机味儿太浓,房价和实际价值差太远。
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说按国际经验,房价和租金的比例长期得在合理区间,可中国大多数城市这比例曾比合理水平高50%-100%,现在的调整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自己在修复。
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说“房住不炒”还是调控核心,要建立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。
数据显示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194万套,同比增长31.5%;2025年计划新增220万套。租赁市场发展了,大家住房选择也更多了。
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16.5%降到2024年的9.7%,预计2025年再降到8.5%左右。这说明中国经济正慢慢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,往更均衡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。
回头看这轮房价暴跌最该记住的教训就是跟风投资太危险。买房是人生大事,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做理性决定,别盲目追所谓的“市场热点”。就像一位经历房价腰斩的业主说的:“当所有人都疯狂买入时,可能正是最危险的时候。”
当房子回归“住”的本质,不是简单的投资品,市场才能真的健康发展。对普通人来说,不管房价涨还是跌房子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炒的。
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,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
诚利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